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梦想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带我去远方完整版

带我去远方完整版

坐望敬亭 著

现代都市连载

长篇小说推荐《带我去远方》,男女主角陶玉书林朝阳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呈,非常值得一读,作者“坐望敬亭”所著,主要讲述的是:社畜林朝阳为了工作忙的连相亲都没时间,穿越后娶了知青点最美的女知青陶玉书。以为是抱上了美娇娘,结果对方考上大学后便断了联系。家里人为此饱受闲言碎语的困扰,林朝阳却满不在乎,改革开放的浪潮正滚滚而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他哪有空为了一个女知青浪费时间?他本打算利用先奋斗几年赚上几个小目标,然后迅速躺平,从此当一条咸鱼,弥补自己上辈子兢兢业业赚钱却未曾享受过一天自在生活的遗憾。可还没等他实施计......

主角:陶玉书林朝阳   更新:2024-07-17 04:5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陶玉书林朝阳的现代都市小说《带我去远方完整版》,由网络作家“坐望敬亭”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长篇小说推荐《带我去远方》,男女主角陶玉书林朝阳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呈,非常值得一读,作者“坐望敬亭”所著,主要讲述的是:社畜林朝阳为了工作忙的连相亲都没时间,穿越后娶了知青点最美的女知青陶玉书。以为是抱上了美娇娘,结果对方考上大学后便断了联系。家里人为此饱受闲言碎语的困扰,林朝阳却满不在乎,改革开放的浪潮正滚滚而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他哪有空为了一个女知青浪费时间?他本打算利用先奋斗几年赚上几个小目标,然后迅速躺平,从此当一条咸鱼,弥补自己上辈子兢兢业业赚钱却未曾享受过一天自在生活的遗憾。可还没等他实施计......

《带我去远方完整版》精彩片段


燕京师大的校园里,上午的课刚刚结束,陶玉书和同学们一起从教室里出来,向着食堂走去。

“上课的时候你看什么呢?还跑到韩老师的课上看来了?”陶玉书问身边的女同学吴颖芳。

上午的课是韩兆琦老师讲《史记》,广受燕师大中文系学生欢迎。

吴颖芳将夹在课本里的杂志露出来,语气带着几分神秘,“刚发表的小说,《牧马人》,又一个《伤痕》!”

杂志封面上的“燕京文艺”四个字清清楚楚,陶玉书问:“《牧马人》?”

“嗯,我觉得比《伤痕》还要好。”吴颖芳说着眼神不由得露出几分憧憬,“我要是能认识小说里的许灵均就好了,高大帅气、温文尔雅。这个作者笔名就叫许灵均,你说他会不会就是照着自己的样子写的许灵均?”

陶玉书没看过小说,她调侃道:“又在犯花痴了!”

“什么花痴!等你看过就知道了。”

“好了,赶紧去吃饭吧。”

《燕京文艺》在国内是比较老牌的文学刊物,又因为当年的主编是老舍、赵树理这样的大家,在全国范围内很有些名气。

这两年国内的文学重新起步,因为面对长期形成的思想戒律与艺术戒律,需要跨越冰冷的教条所设置的重重障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又因着这两年接连两任负责人的风格都比较保守,所以《燕京文艺》复刊之后并没有发出多少造成影响力的作品。

在周燕如这个资深编辑看来,林朝阳所写的《牧马人》与年初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班主任》和年中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伤痕》如出一辙。

都带有对过去年代的强烈控诉,揭开了那个年代给人们造成的伤疤,将时代的悲剧用文字精准的呈现了出来。

但《牧马人》比这二者更优秀的地方是在于,它并不只是一味的控诉,其中的反思和温度更让人动容,从立意上来说要比二者高出一个层次。

尤其是在父亲这个人物的塑造上,十分具有象征性,对父子二人关系的处理也非常有智慧,在呼应读者内心感受的同时,又做到了理性、克制,成功的塑造出了许灵均这样一个历尽苦难、却初心不改的知识分子形象。

种种要素汇聚在一起,周燕如朴素的认为《牧马人》即便无法形成《伤痕》那般强大的影响力,也应该是一时之选,足以让林朝阳在文坛一举成名。

显然,她的想法是颇有道理的。

第十一期《燕京文艺》出刊当天,她走在燕京市文联大楼里已经开始听到关于《牧马人》的讨论。又过了一日,已经有人到编辑部来串门向编辑们打听《牧马人》的作者和创作内幕。

尽管读者反馈还没有到来,但周燕如以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可以轻松的判断出——

《牧马人》要火了!

一周后,周燕如刚上班,便从李轻泉这个新上任的刊物负责人那里得到了一个消息。

发行所那边打来电话,第十一期《燕京文艺》卖的太快,库存不多了,要加印。

“加印?这才一个星期!”

周燕如的语气带着几分讶异,《燕京文艺》这两年的销量一直非常稳定,少有加印的时候。

“是《牧马人》?”

李轻泉面露喜色,点了点头,《牧马人》是他和周燕如一致看好的作品,为此两人不惜在他还未赴任的时候便私下串通。

现在看来,这部作品果然没有辜负两人的殷切期待。

“先加印五万份吧。”

李轻泉喜形于色,他上个月23日才到编辑部报到,业务还没理顺,就迎来了开门红。

周燕如想说一句“保守了”,不用多,《牧马人》哪怕掀起《伤痕》十分之一的舆论浪潮来,《燕京文艺》这一期的销量都可能翻个番,之前《燕京文艺》的销量一直稳定在二三十万份之间。

不过加印这种事又不是一锤子买卖,卖的好可以再继续加嘛,所以周燕如并没有说话。

“老周!”

两人正说话的时候,章德宁一脸喜色的喊住周燕如,手里扬着报纸,“你瞧这个!”

“什么呀?”

周燕如接过报纸,是今天的《燕京日报》,章德宁指着报纸的其中一个版块,“你看!”

《<牧马人>:苦难是一面镜子》——胡德佩。

“这么快就有评论文章了?还是胡德佩写的?”周燕如又惊又喜。

胡德佩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资深编辑,现在还是《新文学史料》杂志的副主编,他还有一个身份是文学批评家,他所著的《〈李自成〉艺术谈》在文学界研究《李自成》的资料当中颇有影响力。

“看来《牧马人》确实要火了!”章德宁喜滋滋的说道。

“现在说还太早了。”

尽管周燕如心里也是这么觉得的,但她嘴上却说的很保守。

“那加上这个呢?”章德宁又从桌上拿过来几封信。

“这是……读者来信?”

章德宁点了点头,“早上刚到的。”

一个星期时间,刊物要加印了、评论文章发表了、读者反馈也开始陆续到来,一切的预兆都显示《牧马人》正在形成一股不小的影响力。

周燕如随手拆开了一封信,这封信来自于燕京市二二零七工厂一位叫朱虹的工人同志,她也曾是一位知青,下乡7年后于76年返回燕京。

“……许灵均所遭受的苦难是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集中体现,下乡劳教、环境艰苦、政治动荡,主人公许灵均一一经受了这些苦难。

但也恰恰是这些磨难,逐渐培养出了对于脚下这块土地的热爱,他仍旧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他的这种品德是值得我们推崇与赞扬的。

读《伤痕》,我会泪流满面,因为那篇作品宣泄了我对过去岁月的不满和怨怼。

但读《牧马人》,除了那种感同身受,更多的是让我感受到了人性在艰难困苦之中的玉汝于成。我不仅在里面看到了对过去的控诉,更看到了反思和温暖与美好。

我想,《牧马人》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此。”

感受着写信人因为《牧马人》这篇小说所收获的精神力量,周燕如对章德宁说道:“《牧马人》,成了!”


两人坐在书桌两侧的椅子上,林朝阳直接将小说稿子放到桌上,“我没投过稿,对这方面不是很懂,麻烦你帮我瞧瞧。”

林朝阳并不认为穿越就是全能的,就好像他没办法把看过的文学作品完全复刻出来,只能凭借着散碎的记忆去拼凑,再加上点自己的创造。

陈健功笑言道:“我也就是多投了几次稿而已,这对我也是个学习的机会。”

“牧马人?”他看着稿子首页上的小说名字轻声念道。

“前段时间《工人日报》发了一篇报道,是关于五十年代大学生严纪彤和王伯龄夫妇的。”

陈健功回想了一下,“我有点印象,是那对放弃了巴西华侨身份和遗产毅然留在国内报效国家的夫妻吧?”

林朝阳颔首,“这篇小说就是受到了这对夫妻的故事的启发。”

听他这么说,陈健功来了兴趣,“那可要好好看看了,你先喝点水。”

陈健功将桌上的茶缸推向林朝阳,然后自顾自的翻阅起了稿子。

陈健功忙着看稿子,林朝阳闲着没事,四下打量着宿舍。

中文系男生住在32号楼,四层的楼房中文系的人占了三层、四层两层楼,东语系和西语系各占了一层和二层。

男生宿舍是六人间的十几平方米的屋子,三架上下两层的铁架子床、一张书桌、两张椅子,便是宿舍里的所有家当。

一眼便能看全的宿舍,没什么看头。

林朝阳见陈健功看稿子看的入迷,便也拿起桌上的书,是《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的代表作。

走廊上不时传来的声响并没有打扰正在阅读的两人,时间在太阳的偏移中慢慢过去。

林朝阳的小说脱胎于他后世读过的小说《灵与肉》,提起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但电影《牧马人》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牧马人》的电影正是改编自《灵与肉》。

林朝阳把电影的名字挪到了小说上来,小说就叫《牧马人》。

另一个时空里,这篇短篇小说发表于八十年代初,一经发表便收获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让作者张先亮在中国文坛一举成名,也奠定了他在中国新时期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一万七千余字的篇幅并不长,陈健功看的很认真,花了一个多小时才看完。

他从信纸上抬起眼睛,看到对面正专注看小说的林朝阳,眼中满是欣赏。

他将稿子放到桌上,声音惊动了看书的林朝阳。

林朝阳抬起头来,满眼期待,“看完了?”

陈健功点头,“看完了。”

“如何?”

“好!很好!”

陈健功用简短的三个字表达了自己对这篇小说的喜爱,好像是觉得这依旧不足以表达这篇小说的好,又补充道:“我写不出的好!”

林朝阳受宠若惊,“过奖了,过奖了,我这是第一次写小说。”

听到他的话,陈健功脸上泛起苦笑,又夹杂了几分艳羡。

“第一次写小说就能写的这么好!”

这样的褒奖让林朝阳知道再谦虚就是虚伪,只是淡淡的笑了笑,既不自傲,也不过分自谦。

可在陈健功眼中,却是对自身实力和作品品质的强大自信。

合该如此,燕大历史系教授的乘龙快婿,又怎么会是一般人呢?

前几天初次见面时不显山不露水,只是因为还没到显山露水的时候,如今作品面世,恰如长刀出鞘,锋芒毕露。

陈健功跟共和国同龄,二十八岁才考上大学,思想成熟,心中思忖若真如林朝阳所说,他是第一次写小说,那么未来的前途必然是不可限量的。

想到此处,他迫不及待的站起身,“走!”

“干嘛去?”

“我领你去《燕京文艺》编辑部。”

“不是写信投稿就行吗?”

“特事特办。”陈健功说了一句,脸上满是自信,那是《牧马人》的质量所带给他的。

林朝阳提醒他,“今天是周日。”

“你不说我都忘了。”

陈健功这才想起来,不过他的兴奋依旧没有被打散,作为《牧马人》的第一位读者,他迫不及待的想把这篇小说介绍给世人。

“编辑部有时周日也有人,先去碰碰运气,没人再回来。”

那工作日再去好不好?

这话只能放在心里,陈健功是好意,而且这个年代通讯手段不发达,大家已经习惯了寻觅和等待,多跑一次编辑部在陈健功看来并不是问题。

陈健功让林朝阳等了一会儿,他跑到团委借了一辆飞鸽牌的二八自行车,朝林朝阳拍拍后座,“走着!”

潇洒的姿态让林朝阳心生豪迈,怀里揣着稿子,上了后车座。

燕大在西北四环外,《燕京文艺》编辑部却是在位于西长安街的六部口,放一百年前那是妥妥的天子脚下。

十多公里的路程光是骑车就骑了快一个半小时,来到长安街上,快到西单路口的大街路北有个北大门,这里就是《燕京文艺》所在的西长安街七号燕京市文化局大院。

走进大门后是一条宽胡同,胡同东边是一块块城砖建筑的古墙,经过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往西再往北,又是一条胡同,往前走,迎面有座楼房,就是燕京文联。

一栋孤零零的楼房,门楣看起来是欧式的,内部的间隔却是和式的。楼内有各种协会,文化界人事凋敝,这里略显破败。

楼内的协会办公室门前都挂着铭牌,有陈健功领路,两人很快便找到了《燕京文艺》的编辑部。

两人正要敲门,就听见旁边有人喊陈健功。

一回头,是个身姿高挑的年轻女同志,目测超过了一米七,在如今并不多见。不过她身量虽高,却很匀称,模样清秀端庄。

“德宁!”陈健功叫出了女同志的名字,给林朝阳介绍了一下。

女同志叫章德宁,是《燕京文艺》的年轻编辑,恰好也是陈健功的责编。

“今天没休息?”打了个招呼,陈健功问。

“你来的巧,最近积稿多,我们几个人正加班呢。”

章德宁领着两人进了办公室,只见几张办公桌上堆满着稿件,一老一少两位女编辑正埋头于稿件之中,对门口传来的声音并未在意,直到章德宁喊了一声。

“老周,陈健功带作者朋友来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