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梦想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天选开局,我在大明修身养性精品篇

天选开局,我在大明修身养性精品篇

摆烂候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天选开局,我在大明修身养性》,主角分别是胡惟庸常升,作者“摆烂候”创作的,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就算将皇室宗亲年俸都削至二百石,也不过多拖延些时日,况且,咱也不可能真这么改。”“当初订立这个制度,是为了巩固王朝传承,同时避免皇室宗亲乱政。”“可倘若此制照此延续下去,后世之君即便发现了弊处,要么背负不孝之名,改了祖制;要么就只能给百姓加税。”“咱哪个都不答应。”“所以,咱爷俩得想个妥善法子,重新修订此制。”作为一......

主角:胡惟庸常升   更新:2024-06-04 03:3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胡惟庸常升的现代都市小说《天选开局,我在大明修身养性精品篇》,由网络作家“摆烂候”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天选开局,我在大明修身养性》,主角分别是胡惟庸常升,作者“摆烂候”创作的,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就算将皇室宗亲年俸都削至二百石,也不过多拖延些时日,况且,咱也不可能真这么改。”“当初订立这个制度,是为了巩固王朝传承,同时避免皇室宗亲乱政。”“可倘若此制照此延续下去,后世之君即便发现了弊处,要么背负不孝之名,改了祖制;要么就只能给百姓加税。”“咱哪个都不答应。”“所以,咱爷俩得想个妥善法子,重新修订此制。”作为一......

《天选开局,我在大明修身养性精品篇》精彩片段


“皇室宗亲俸禄?”

要么怎么说老朱能做皇帝呢,虽然因为出身和学识问题并不为朝臣所尊崇,然而他这政治嗅觉的敏锐性,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绝对远超常人。

朱标这边还没琢磨清楚。

老朱只借着简简单单的一堂术算课,就提前了十几年发现了皇室宗亲俸禄制度的隐患。

“咱大明的赋税是固定的,然而地力有高低,就算以巅峰的产出计算,一年的赋税也不会超过三千五百万石,这还没算上自给自足的军户,以及那些弄虚作假,将上等田改成中等田甚至下等田,以求少缴纳赋税的奸猾之辈。”

“你给咱算算,这三千五百万石的赋税,能供养多少皇室宗亲?”

朱标似有所悟,照着朱雄英留下的演算草稿算了起来。

不算其他皇室宗亲,再除去太子,老朱迄今诞下皇子十九,也就是十九位亲王,不可谓不高产。

这十九位亲王,按亲王五万石年俸,一年就要拨出去九十五万石。

不算未来从朱标这再封的亲王,按每家生育六个,男丁一半记,第二代就会诞下五十七位郡王,郡王按年俸六千石记,也就是每年三十四万两千石。

第三代,大明郡王就会增至一百七十一位,朝廷每年就要给这些郡王拨出百万石的俸禄。

第四代,郡王就会增至五百人,拨俸超三百万石。

第五代,郡王已有一千五百余,拨俸几近朝廷赋税的一半。

算到此处,朱标的手已经落不下去。

他的这番演算,以三十年为一代,一家生六个为准,已经算是极为保守。

事实上,这些不愁吃穿的皇室宗亲,二十年更迭一代都不为过。

况且他们哪里会像普通百姓一样只娶一个老婆。

碰上性子荒诞的,更是不用等到二十岁就已经接触男女之事,早早诞下子嗣,生育周期更是漫长,若是有身体好的,和老朱在造人数据上碰一碰也不是不可能。

“儿臣不孝,恳请父皇削减皇室宗亲俸禄。”

看着朱标大胆直言,老朱非但不生气,反而倍感欣慰。

“皇室宗亲俸禄是必须要改的,若只是削减,终究治标不治本。”

“就算将皇室宗亲年俸都削至二百石,也不过多拖延些时日,况且,咱也不可能真这么改。”

“当初订立这个制度,是为了巩固王朝传承,同时避免皇室宗亲乱政。”

“可倘若此制照此延续下去,后世之君即便发现了弊处,要么背负不孝之名,改了祖制;要么就只能给百姓加税。”

“咱哪个都不答应。”

“所以,咱爷俩得想个妥善法子,重新修订此制。”

作为一个从放牛娃一步步当上皇帝的人,老朱无疑是体恤百姓的,因为他切身的领会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更深刻体会过老百姓生活的艰辛。

所以洪武一代,老朱制定的许多国策,都是侧重百姓的。

但作为一个圣明君主的同时,老朱不通文治,也使他定下的策略短视,并留有一身老百姓的执拗。

这一点,在他对待皇室宗亲的态度上尤为明显。

洪武九年,老朱分封藩王时,就有一名叫做叶伯巨的官员上疏陈述分封的弊处。

虽然这个问题确实在老朱死后爆雷,但当时的老朱可是以离间皇家亲情为由,毫不犹豫的砍了他的脑袋。

可见老朱对于血缘宗亲的偏袒。

就是现在清楚的了解了皇室宗亲俸禄未来会给朝廷带来多大的负担,老朱的态度,仍就是偏向两全其美的。

朱标当然清楚这一点,所以提出的第一个建议,也只是削减宗亲的俸禄而已。

于是乎,这对父子就在奉天殿对视了良久。

直至深夜,却也没憋出一个好屁来。

但朱标毕竟是个聪明的。

我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还不能把问题转交给别人吗?

“儿臣鲁钝,一时半会,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但儿臣觉得,解铃还须系铃人,父皇与儿臣都不精于术算,自然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若是找一个精于此道之才,兴许迎刃而解。”

老朱两眼放光,刚想高兴,却又皱着眉头坐了下来。

“怕是不成。”

“这术算是常森教给咱太孙的,这小子自己都还是半吊子呢。”

说罢,老朱还将锦衣卫关于常森和太孙交流的记录递给了朱标看。

朱标翻阅了记录,好奇的向老朱提问:“父皇,依儿臣所见,常森与太孙所讲已成体系,倘若是他自身所悟,那应天府中,断然不至于听不到半点常森的文名。”

“所以,这天文地理术算之学,应当是有人教授。”

“砰!”

这一刻,老朱拍案而起,神色变幻,仿佛一瞬间理清了许多头绪。

回想昨日毛镶才递上的记录,那常森所学,岂不都是常升所授?

那这常升的学问该有多高?

他的学问又来自哪里?

若是自学成材,这些年为何秘而不宣,执意藏拙,心里打着什么算盘?

至于他人所授,老朱觉得可能性不大。

毕竟他制定皇室宗亲俸禄是洪武九年,还在常升教授常森天文地理和术算之后。

若是有人所授。

如此学问,早就应该被人举荐为官了。

然而,就是这重重理不清的疑问,反而给常升的身上笼罩上了一层又一层的迷雾。

若非这次机缘巧合,再加上太子点破。

谁会想到这个十余年都表现的平平无奇的开平王次子竟是个不出世的人才呢?

“标儿此话提醒咱了。”

“常森所学,都是那常升所教,那常升一身的学问,又是从哪来的呢?”

“咱这就让锦衣卫好好查查。”

“若真是有人所授,这般山野遗贤,咱非得请他入朝为官不可。”

“若是这常升自学成才…”

老朱说到此处顿了顿,看着朱标,露出了一脸意味深长的笑意。

“咱就得恭喜咱家标儿,碰上了一位当世刘伯温了。”

当世刘伯温?

朱标听愣了。

老朱曾把刘伯温比作张子房,对其才情,治政之能赞誉有加,即便刘伯温已过世多年,老朱也时常提起。

而老朱如今却把常升比作刘伯温?

一想到今日暖棚之行时,常升那根本看不住是藏拙还是真拙的表现,朱标突然觉得心好累。

和这些聪明人交流这么难的吗?


“太安静了啊。”

郑国公府,正堂。

常升卧在院亭的逍遥椅中,身旁放着一便携壁炉,上热茶饮。

若非二月气候依旧严寒,常升也身披貂裘,只需要在身旁再点上两三株翠枝,就是一幅满足世人心中对读书人幻想的画卷。

只是今日,常升却晓得有些心不在焉。

一反常态的没有捧起书本不说,还有些心不在焉的四处观察。

再看着正堂中一反常态,好似对天文地理数算真正提起学习兴趣的常森。

再想想天未亮时自己就被莫名的一个喷嚏弄醒。

今天要是不发生点什么,他晚上睡觉就都睡不安生。

“少爷,快到午时了,您今天想吃什么?”

侍女小莲的及时出现,让常升暂时转移了注意力。

对于吃,常升还是有兴趣的。

“今天就做个爆炒腰花和松鼠桂鱼,再上个鸭血粉丝汤,剩下的,让老夫人和三少爷点。”

“是。”

小莲的眉眼弯成了月牙,笑的很甜美。

刚才少爷点汤的时候,分明是先瞥了她一眼,知道她馋这一口,这才点的鸭血粉丝汤。

想到此处,她也不去传菜了,吩咐另一个家仆把菜单传到伙房,自己则站到了自家少爷身后,用小腹抵住了摇摇椅,用手给常升按揉起太阳穴来。

冰凉娇嫩的手指抵住头皮和面颊,一瞬间的凉意过后,带来的是一阵软玉温香的舒适惬意。

常升舒服的哼哼两声,干脆就闭上了眼睛。

“少爷今天起的早,一上午都没什么精神,可是遇上什么烦心事了?”

“哼哼。”

常升一声轻笑:“每次只有点了你喜欢吃的,我这个二少爷才能享受到你片刻的殷勤,平日里就没见你跟少爷这么殷勤过。”

“那是小莲知道,我家少爷英俊潇洒,风度翩翩,为人大方,从不会和小莲斤斤计较嘛。”

小莲笑靥如花。

甚至还胆大包天的夹了夹常升的鼻尖。

常升无奈一笑。

这大概就是自作自受吧。

这丫头是他们一家搬来应天时,在路上捡到的。

比他还小两岁。

碰上即是有缘。

蓝母发了善心,就把这丫头一同带进了应天府,给常升当了个贴身侍女。

起初常升也没在意那么多规矩。

就连启蒙读书时,这丫头也是一起听的课,后来常升没读出什么名堂,这丫头倒是被先生连连夸赞,直说只可惜是个女儿身。

此后的日子,常升也只管读书。

即便接替了家主的权柄,很多事物的操办和通知,他都是让小莲传达的,凭借着一颗七窍玲珑心,小莲也很好的拿捏了与他相处的标准和底线,还练就了一手按摩解乏的功夫。

有时小小的皮一下,常升也发不出火来。

哎…

终日打雁,没想到今日居然会被一只小家燕拿捏。

果然,温柔乡都是英雄冢啊。

按了有一阵,小莲这才收回了手,仔细打量着常升英俊的面庞,看他眉间的愁容舒缓了不少,笑着打趣到:“少爷近来多犯愁绪,依小莲看,八成是少爷在府中闷的太久。”

“您啊,该讨一门美娇娘了。”

“嘿!”

“呵呵呵…”

看常升炸毛,小莲提着罗裙,如林间小鹿般,带着一阵娇俏的笑声,快速跑出了庭院。

常升又躺回逍遥椅。

被这丫头这么一闹,心情倒是舒缓了不少。

可还没等他躺下几秒。一声如同破锣般的大嗓门,就从偏门庭院传进来。

“二外甥!!!”



常升刚刚平静下来的脸上,顿时又生出一张痛苦面具。

自家舅舅昨天不是才占了C位,亲自接待了太子和太子妃,今天不好好回军营炫耀炫耀,怎么还休沐呢?

“二外甥,二外甥。”

随着自家舅舅的喊声越来越近,常升站在庭院中也一眼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板,以及他身边跟着的,四处张望的面生华发老叟。

“外甥见过舅舅。”

“在自家就别这么客套了,来,舅舅给你介绍一下。”

“这是舅舅二叔,特地从咱凤阳老家来探望咱们两家的,今日才到的应天府。”

看舅舅一如既往的不拿自己当外人,常升也习惯了,转而对着他身旁的老叟行了一礼到:“侄孙常升,见过二叔公。”

老者方才似乎还在沉浸在常家府邸的气派中未回神,见常升给他行礼,有些惊慌的退了两步,连连摆手。

“候爷使不得。”

“咱就是个平头百姓,可不敢受您大礼。”

常升温和一笑。

“二叔公这话说的,您是我舅舅的二叔,就是我的二叔公,我也不是什么侯爷,只是住在这里,身上既无功名,也无爵位,和您一样,就是个平头百姓。”

“正巧,府上一会儿就生火做饭。”

“二叔公喜欢吃什么,随便点。”

看常升的态度,老叟面露几分惊讶,小心的问道:“咱喜欢吃烧饼,可以吗?”

“成。”

常升点点头,拍掌叫来一个家仆。

“吩咐伙房,午间再烙俩烧饼,俩锅盔,俩油饼,一盘生煎,再做俩韭菜盒子和肉夹馍。”

吩咐了伙食,常升又笑着对蓝玉说到:“舅舅可要给二叔公在府里暂时安排住下。”

“这就不用了。”

“舅舅已有安排。”

蓝玉心里偷偷捏了一把汗。

身旁这位微服私访一天就已经是天大的事了,晚上再不回宫,只怕皇后娘娘和太子都会领着皇上的亲军,拆了他的侯府。

“那好,我娘在后院祠堂,可要替舅舅和二叔公通传?”

“不用这么麻烦了,我带二叔公跑一趟就是。”

“二叔公,走。”

蓝玉赶紧招呼老朱先去后院。

老朱也没多说什么,漫步跟上,只是和常升擦身的时候,正巧与他对视一眼。

常升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回想着刚才与二叔公那一瞬的对视,突然觉得哪儿不对劲。

哪不对呢?

望着两人离去的背影,常升的脑海中浮现了两人从他视线中闯入,直至离开的全过程。

进庭院,二叔公的表现挺正常。

交谈中,好像有些不对劲。

离开时,就更不对了。

不仅仅是那一瞬间的眼神交流。

按理说,自家舅舅这么大大咧咧的性子,走路从来都是虎虎生风的,为什么今天会如此迁就这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二叔公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